有时候,人生最让人感叹的地方在于,你明明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,结果却发现,所有的努力都没错,唯独“身份”错了。黑人歌手好弟恒指开户配资,似乎就成了这个现象的一个缩影。
许多人记得他,往往是因为那场在《星光大道》上被“大衣哥”朱之文终结的传奇。那时的好弟穿着西装,声音深沉浑厚,唱起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时,比很多中国人还要投入,眼眶中甚至有泪光闪动。观众们鼓掌叫好,甚至有些人觉得这哥们“比我们还爱国”。
之后,好弟娶了中国姑娘,生活和文化的融入似乎没有任何障碍。他还发过视频,教丈母娘跳舞、包饺子,甚至唱《军港之夜》。简直是个模范“中国女婿”。他自己也曾自豪地说:“我不是外国人,我是中国的好弟。”
展开剩余81%然而,问题是,无论你嘴里说多少遍“我爱中国”,如果户口本上没有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,你依旧是“境外人士”。尤其当谈到绿卡,情感的热度和歌曲的深情,完全无法打破中国的门槛。
这就是现实——感情和制度,永远是两码事。
好弟曾在一次采访中半开玩笑地吐槽道:“我来中国都十八年了,娶了中国老婆,安稳工作,也一直在为中国歌唱,怎么就不够资格?”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有些道理,但从国家层面来说,他的确还未达到标准。
中国的永久居留权,俗称“五星卡”,是世界上最难申请的绿卡之一。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:
1. 突出贡献,例如在高科技、文化传播、教育、医药等领域的顶尖地位;
2. 连续在中国工作超过五年,拥有稳定的纳税记录,并且年收入达到标准;
3. 或者,你得是在国家急需的专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。
可是好弟呢?在《星光大道》上虽然表现突出,但后来唱的几乎全是红歌,参加一些晚会,翻唱了不少革命老歌。缺乏原创作品、奖项,也没有广泛的文化传播影响力。
更要命的是,这些年他并没有参与什么能够显示“技术实力”的项目。简单来说,他既不是科技专家,也没有文化传播的显著成就,更不是政企精英。
所以,好弟这十年来争取绿卡的失败,真的不是因为遇到一个不通情理的官员,而是整个系统根本没有为他打开这扇门。
说起来,也许让人心疼,好弟在网上曾有过一段不错的路人缘。大家觉得他真诚、唱得好,娶了中国媳妇,夸中国,给人一种踏实、接地气的感觉。
可是为什么最后他慢慢成了大家的“烦恼”呢?
因为他“太用力了”。
看看他的短视频,你几乎可以预测每一个标题:“我唱一首山歌给祖国妈妈听”“没有中国,我可能活不下去”“中国好,中国媳妇更好”。他似乎一直生活在“央视镜头”里,表达和情感全是设定好的,就像是一个完全脚本化的人设。
当然,你可以热爱中国,但当你全身上下都在透露出“我只能依靠这片土地给我绿卡”的急切感时,观众往往会感到不舒服。
尤其是当大家看到那些真正“为了中国而来”的外国人时:比如那个在武当山学道、中文讲得比我们都流利的美国道士李资根;或者那个研究玉米育种,立志成为非洲“袁隆平”的卢旺达博士孔七。
这些人低调、务实,目标明确。来到中国是为了学习、为事业奋斗,而不是为了拿身份、捞绿卡。
但好弟这些年一直在“证明自己有资格留在中国”,从情感上来说,人们可能一开始会为他辩护,但从理性层面看——你太渴望留下,反而让人产生了质疑。
很多人觉得,既然嫁给了中国人,生活了十几年,孩子快上小学了,难道这还不意味着理所应当“留在中国”吗?抱歉,这不是电视剧的情节。
中国并非移民国家,不像美国有“出生地原则”,也不会因为你娶了中国媳妇、唱了几首红歌,就自动给你身份。
你必须要有本事、有价值,国家需要你,才会给你“五星卡”。这不是人情,更不是“说得动听”就能批的奖品。
我并不讨厌好弟,甚至愿意相信他真的喜欢中国,喜欢这里的家、这里的歌、这里的食物。
但喜欢归喜欢,绿卡不是情感交换,也不是网络打赏,它需要真正的能力和价值。如果他想留下来,真正能为中国“补短板”的东西,才是他要付出的,而不是永远唱别人的歌、走别人的路,却觉得国家欠他一张身份。
每个地方的门槛都有其背后的道理。好弟可能真该明白:想拿中国绿卡,不是靠表忠心恒指开户配资,而是靠真本事。
发布于:山东省